纠结了老久老久终于买了新机

新机上任!纳尼?新键盘打出来第一篇博文竟然是检讨!检讨买这台电脑花了一个月多,各种深度纠结——我明明知道时间是金钱,花太多时间相当于浪费钱,我却不知怎样改变这状况……姑且事后写篇检讨文,以作反省!

年初报名某网络课程,学习某些软件的时候,明显感觉老爷机不够用,开始初步了解电脑行情。过年后决定去老豆公司工作,需要新的“生产力工具”,正式开始物色新电脑。

1、纠结形式

最初纠结买单一台笔记本,还是台式机+平板?还是台式机+(配置较低的)笔记本?

老豆觉得配台式机好,理由是:同性能比笔记本便宜兼大屏幕使用体验好,反正工作都在公司处理,在家不工作,实在要工作用旧笔记本或配置较低的二手笔记本凑合一下也行。台式机的好处我懂,但笔记本的便携于近乎刚需。虽然每天背电脑出入折腾肩膀,但我在家总要用电脑,如果配两台电脑东西传来传去相当麻烦。加上我在公司时不时会坐到不同位置,始终是笔记本方便。决定买笔记本的纠结过程较短,只是后期又纠结是否需要买带触屏功能的笔记本……

好不容易搞清楚笔记本各个部件都有哪些型号、参数和讲究等;知道“性能、便携、散热”不可三得;去笔记本贴吧看很多测评、看帖子,几乎都要成半个“砖家”。蓦然回首,完全合意的本子,竟是没有!总有不可兼得的因素:或外观丑点、或续航差点、或屏幕差点、或硬盘少点、或拆机(维护)难点、或价格好贵,如是等等。必须放弃某个或多个要求,于是开始新一轮深度纠结……

2、纠结屏幕

我在屏幕上纠结甚多。贴吧说72% NTSC色域 IPS屏素质好,可现实多数是45% NTSC色域的,素质一般。

纠结这个,因为之前在旧电脑上画了些图,放手机看颜色明显不同,感觉变难看了。(之前是不能确定电脑还是手机哪个颜色准,现在对比新屏幕才知道旧电脑屏幕颜色偏暖。)考虑到以后还有这种画图场景,而且屏幕是每天看得最多时间东西,对屏幕还是要求高点好。

可是预算价位中72%色域屏无论轻薄本还是游戏本都不多,选择余地少。那72%和45%到底差多少?该不该放弃这要求?网上有对比图,看出来有区别,真机观感依然不得而知。我知道,最好的做法显然是看真机,如果45%色域可以接受,则不必坚持72%色域。这就暴露了本人胆小的短板——不敢去!

3、不敢去实体店看电脑

或进门不细看,或过门而不入,真该反省!

先是过年去“某宁”商场,当时还没开始研究参数,就看个外观。实际上也只能看外观,因为电脑都关机的,看不到屏幕……一位售货员过来问我想要什么笔记本,我有点答不上来,就说“先看看”。他跟着我看,我视线范围扫到哪里,他就“及时”介绍到哪里。可正因为这样,我觉得很不自在,很有压力。心里盼着来几个客人让他招呼别人,惜心想事未成。我知道我不会立即买,都不敢摸电脑,怕这售货员以为我看中又“热情”地推介(为什么怕?),匆匆看几眼赶紧走。

一段时间后,我有几款候选机型,很想去电脑城看看真机,看屏幕,或者看不同品牌的做工。刚好某天去电脑城办事,明明很想进去那些经销店看,明明人家已经热情打招呼说“靓女来看看”,可我就是不敢进去,总感觉压力很大,人家越热情压力越大。我想:等下我去看屏幕,各种摸机子,人家招呼我回答我问题,我肯定不会立即买,而且大概率上网买,那是不是耽误人家,给人家希望又让人失望,“没诚意买”会招人烦吧?只好装着没有需求的样子,过门而不入……

咦?正打字时突然想到,其实我可以编理由,反正就是为“现在不会买”编个合理故事……这从戒律上讲有犯妄语戒的嫌疑。就算我语言上打擦边球不妄语,会不会演技跟不上?何况当时根本没想到这招……

引申跑题:现在常说电商抢实体店生意,实际上实体店的购物体验有时确实不如网店。实体店相对容易存在“不买或看久一点”店员就给脸色看的情况,我亲历过若干。网店有一个特点,页面信息量大,足够商家把商品详细信息都标出来,任看任对比,多数情况下不必问客服,就是问了,我说“谢谢,我再看看”,就可以走,不必周旋、不用找理由走,更不用看人脸色,干脆利落。

我从小到大都不太擅长逛街,尤其是店员盯着跟着的时候特不淡定,在这次事情上表现为不敢去实体店看电脑。如果有多个人一起逛会好些,起码不至于“孤军作战”。可是如果我早早就去“某宁”和电脑城认真看一圈电脑,得到的资讯肯定比“单纯”看N篇评测有价值(结合来看更佳),我应该会提早两个星期就买好电脑。

我因为这个短板浪费了时间,间接等于浪费钱,是要反省!我是不是应该把逛街作为“生存技能”或“生意技能”去好好训练攻破一下?

4、纠结性能

性能与便携一定程度上不可兼得,我到底要多少性能?于是我在标压CPU和低压CPU之间也深度纠结。

和遇到其他问题一样,我先问度娘。网上多数意见说办公不玩游戏低压CPU够用,可我有个稍小众的软件,网上说法不一,有说低压足够,也有说标压才好;有说不必独显,也有说需要独显。莫衷一是。可我并没有接受“答案难找”的现实,依然一再用不同关键字,去不同地方,花很多时间,总希望找出个确定的说法——这就要反省了!搜索不是万能,搜不出来合适答案时候要及时“时间止损”,别耗!换个思路用其他方法处理。

其实我有做。在老豆的台式机上测试。他电脑配置尚可,只是装的是XP,本身系统就不很顺畅,还没有独显,感觉试不出来水平,事实上测试结果较卡。过了几天老豆的台式机换上固态硬盘,装win10,我再测试,发现某应用场景下依然卡(同一软件另外的应用场景尚算流畅)。我以为这就充分说明必须标压,必须高性能独显,必须强于老豆现有台式机,锁定游戏本……可我还是纠结:为什么网上有人说几年前的老机子运行这个软件都没问题呢?这类软件存在十几二十年,对电脑要求应该不至于这么高?这个问题我后来明白了,往下几行就到。

从诸多游戏本中综合筛选后,候选机型依然有5个。即便少至2个,也有纠结余地,何况5个。

5、买了,定了?

终于下单了某款。到手后,感觉其外观比图片好看。用前述软件测试,竟然还卡!同一软件打开其他格式倒颇顺畅。我突然明白:这种卡和电脑性能无关,是软件优化问题!此前从未考虑过这种可能。

继续验机发现,某部件不太灵敏(这里隐晦处理),多番尝试后依然排除不了是系统还是驱动抑或硬件问题。我开始考虑退货……为什么是退不是换?

其一,我担心该问题会再次出现;其二,我测试我认为“重应用”的场景,却发现CPU占用比预期少,可能我并不需求标压CPU;其三,这电脑搭配的电源适配器又大又重,比我旧电脑还甚。这点在买之前确实没预料到,我以为电源都差不多;其四,键盘手感不太好,不如老电脑(习惯还是客观?)……其实我纠结大半个月才选好这机子,如果不是某部件的小问题,我很可能会留下它。可一旦有一个不能忍受的小问题,会直接拉低对其他问题的“将就度”。毕竟是好几千的东西,接下来几年都要日对夜对,不得不慎重。

最终退了。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欢二手,所以我验机时都有注意保持机子像没用过一样,算是为它未来真正主人尽点心意。

6、纠结硬盘

满心以为可以开始愉快用新机,退货后觉得心好累:电脑定不下来,心也定不下来,耽误心情;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看评论、看贴吧,耽误时间;我需要新电脑开展新工作,耽误工作。实在不能再拖,逼自己速战速决!

这次(基本)锁定低压CPU轻薄笔记本,性能够用且更轻便,续航更强。可另一个问题出现:轻薄本带双硬盘的机型较少。我想要“固态+机械”双硬盘。这个要求要不要放弃?还是放弃其他要求?抑或重新考虑其他游戏本?我再一次在几个指标之间深度纠结,还列了个表便于对比,最终才选定现在手下这款。

这款有双硬盘,有两个内存位,拆机容易,这种升级方便的特点我挺欣赏。使用发现,某部件的使用体验确实比之前退货的那台好。屏幕是45% NTSC色域的,比退货的那台72%的感觉是有点差别,但比预想中好很多。几番测试后,联网激活win10,正式接受新电脑。

确实不同人对电脑要求标准不同,有些在别人看来是不足的地方在自己看来可能根本不是问题,别人不介意的地方我可能特别介意。有些东西确实看到摸到电脑才知道,我真该检讨自己没早看真机。

7、银两与不确定

我明白电脑纠结说到底是银两问题,预算加多几千元,甚至预算无上限的,可以不纠结。可我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我只能在主流预算中纠结热门机型。

有观点认为笔记本都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任何品牌都存在一定的次品率,绝大部分电脑的硬件都没问题,更可能是“人傻怪电脑”。对此观点我明明认同,却又忍不住依然找很多候选机型的帖子看,看开箱、看吐槽,花了很多时间但意义不大,看到反映电脑有问题的会特别不安,想买又不敢买,更拖拉。

还有一些“迂回的”纠结,譬如,屏幕相对较差(不是绝对质量问题)的笔记本,其他配置一样,价格差不少。我考虑,那个差价买个台式大屏幕外接不也挺好?可带出去见客户屏幕还是好一点吧?可见如果有些立场不坚定,就又会多想其他,愈发深度纠结。

银两之外,更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估计不了自己未来的电脑应用场景。因为目前处于较为不确定的状态:到底会经常需要电脑“干重活”(运行大型软件),还是会经常带电脑出去见客户?要高性能还是强续航?要大屏幕方便自己看还是要小屏幕方便携带?要长得好看性能低点还是长得粗糙性能高一点?要不要触屏功能?要不要分开买一个高性能本加一个平板?等等这些,我也说不上来。即便现在定实了新机,我还会想到底选它对不对,是不是应该选另一款?应用场景都不明确,不纠结才怪!这些问题再懂电脑的人都无法确切回答,因为这不是硬件问题,是个人发展问题。

8、事后诸葛亮?

买电脑之前看帖子,很认真也很紧张,生怕错过了揭露我候选机型缺点的帖子,生怕错过了了解更适合我的其他机型的帖子,看图片看参数看评测看评论,似乎很了解却又没底。第一台电脑到来的时候,我才知道看真机和看图片的感觉相当不一样;一些细节的关注点评测评论都没有,只有自己上手才懂……

可是这些感受难免有点“事后诸葛亮”。因为这是我已经用过那台最终退货的电脑后才有的感受。机子到手后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慢慢试,我才知道这个水准的CPU、显卡、内存、屏幕等是什么体验,才有了“参照物”。此前由于旧电脑年代较久,几乎不能作为参照,看了很多资料依然难消我对那些参数的陌生感。即便我当时敢去“某宁”和电脑城,有些细节很可能试不出来,甚至可能因为和旧电脑操作有些不同而误以为某些部件质量不好。

写完这篇检讨文后,我好像没那么怕去实体店了,可能这是“说出来”的效果,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不过不排除也有点事后诸葛亮,因为我已经用着新电脑几天,对于现在新出的电脑哪里好哪里欠,应该关注什么,心里有数多了,毕竟有“参照物”,自信能轻松应对店员,不再是之前怕被牵着鼻子走的不淡定。

9、适度减少对搜索的依赖

无论如何,“重搜索轻实践”这个短板要正视,要改,本质是“懒”,总希望有现成的答案,而不愿意自己去跑、去看、去试,结果反而各种耽误。引申来说,“多看少做”从来都是一个问题,看了很多资料好像对某事物有不少了解,真要操作往往都感觉“做和看是两回事”。我觉得自己有必要适度减少对搜索的依赖,对于更适宜从现实世界中获取的资讯,就少搜索多实践多摸索探索,尤其注意花了很多时间找资料都找不到的情况,更应该换个方式处理,别死磕……

新机上任,很多事情可以放手去做。希望以后在时间利用上更成熟些!

纠结了老久老久终于买了新机: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