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摩托车(大白菜)的前世今生 !沉贴打捞
在嘉陵的历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89年10月21日,嘉陵集团与日本本田公司签订《JH8903技术合作合同》,引进日本本田公司125毫升公路越野型摩托车技术。”这一天将永远载入中国摩托史,因为合同签订后,一款在国内堪称传奇的车型将由此而诞生,它就是JH125L,大名鼎鼎的“白菜”。
提到嘉陵白菜不得不说一下它的原型车本田XL125S。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国内及北美摩托车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当时各大摩托车厂纷纷卯足干劲打算从中分羹一杯。新技术,大排量是当时各大摩企的制胜法宝,尤其是本田在1969年推出的CB750在北美市场风靡一时。但本田曾一狼这个小日本很狡猾他并没有把目光仅仅放在多缸大排量车的开发上。当其他车厂把排量越做越大的时候,本田于1974年推出第一代XL125L。
这是一款小排量轻型越野车,最初的涂装为油箱是红色的,排气和边板是黑色,挡泥板是银白色,搭载了一台风冷OHC单汽缸发动机,动力强劲,车体构造简单坚固,操控灵活且自重很轻整车净重只有108KG,五档变速,有转速表,但排气管位置较低,与普通车型区别不大。1976年,此车的转速表被取消,排气系统也被厂家改成更适合行驶过水路面的高位排气管,越野性能得以加强。进入80年代,此车的性能更为完善,出现了面向不同用户的多个版本,如:普通民用的S版,即XL125S;侧重运动的R版,即XL125R。版本不同,整车配置也有了变化,S版为车头裸露式,后悬挂采用普通的双液压弹簧避震;R版则安装了车头导流罩,后悬挂采用性能更优异的中央液压弹簧避震,为了提高运动性能,车架和后摇臂都是加强型的,车把上也配备了防护装置。考虑到当时的用户需求和道路特点,嘉陵引进了相比R版要更便宜且更实用的S版,即XL125S。
此时的XL125R跟原型车XL125S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从悬挂到车体的细节部分无一不在彰显它的运动风格,它的面世再次在日本本土掀起了一股XL旋风。当然与此同时它的同门兄弟XL125S就没那么好运了,随着R版的推出XL125S开始受到车迷冷落,以至于库存增多,渐渐无人问津...
说了娘家再说婆家“嘉陵集团”在中国摩托界,嘉陵集团称得上老牌了,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军工企业,从1979年便军转民开发生产摩托车,也是最早与外企合作的中国摩企之一。进入上世纪80年代,嘉陵与本田合作,陆续推出50.70型跨骑车,因产品质量过硬,深受用户好评,一度供不应求。在80年代末期,国内摩市需求量增大,用户对车型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JH125L的出现正是基于此点。
早在嘉陵推出第一款JH125L以来(93年左右),刚一上市就引起的轰动,首先是此车在当时价格不非----¥10000左右,JH125L以他超强的动力、皮实的身躯、完全的通过性等方面的表现赢得了群众的喜爱,又因车身颜色以白为主,故而被车迷戏称为白菜,绿色的125GY被戏称菠菜。
93年的白菜身上有很多进口配件,当年小日本把XL125S这个车的知识产权卖给嘉陵的同时也附带着拉了几大艘货轮的MADE IN JANPAN的原车配件漂洋过海走长江到重庆。(其实想想挺可悲93年连尼玛R版的都停产好几年了)JH125L在当时可谓亮点颇多。该车的发动机为越野专用,变速系统和润滑系统经过强化处理,为减轻机器负担和重量,提高可靠性能,只采用脚启动一种启动方式。这台机器侧重低扭和爆发力 ,最大扭距达12N ·m/8000rpm,在当时的国产车中,无人能出其左。此车的车架采用高拉力无缝钢管,坚固轻便,前后悬挂均为昭和出品,性能优良,转向系统使用专业的滚针轴承,抗冲击能力较强,整车离地间隙高,适合跳跃 ,具有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尤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车速下,此车的油耗还不到百公里2升,经济性能堪称一流。
从第一代JH125L开始,厂家就开始了消化吸收,为完全国产化做着准备。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从车架到悬挂再到发动机,此车逐渐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售价也在不断走低。与93版“白菜”相比,后期的“白菜”在整体性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退步,但在国产同类越野车中,该车的质量仍是一流的,而且,因其售价更接近大多数车迷,此车的保有量日渐庞大,在国内各地,都有玩“白菜”的圈子。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白菜”已经在国内车迷圈里成为一种现象,也可称其为“白菜文化”,拥有该车的车迷已不再是简单的使用,越来越多的车迷热衷于“白菜”改装:从车体颜色到发动机,从悬挂到车架再到后摇臂,凡是能改的地方都不放过,由此也衍生出一个与“白
菜改装”有关的配套体系。因使用成本和改装成本较低,加之车体结构简单,方便下手,喜欢改装的车迷都把“白菜”当成一张可以任意下笔的“白纸”,于是乎各式各样的白菜应运而生。
2002年嘉陵厂悄无声息的停产了JH125L 125GY全系车型,缘何停产由于没有官方解释坊间传闻很多,版本一:重庆人生产的组装白菜以价格击败了嘉陵白菜,故停产了。版本二:当年小子卖车辆产权附属了限制生产年限,嘉陵好像还超期生产了,好像还赔了子点钱。版本三:是不得已停产的,当年的92~96白菜质量没的说,下场地、长途都不算事,以后产的由于市场、价格等竞争原因一点点的质量下降,但给人们的口碑和印象太深,受不了骂名才停的。
白菜在中国是个神话,是国人的最强坐驾!做白菜替代产品的厂家最后都没超越白菜,还是白菜笑到最后!
白菜的神话并没有因为嘉陵厂的停产而消亡,相反组装白菜的战国时代到来了